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24

遙遙,領什麼的先?

图5-2 详细地展示了不同学历背景的样本群体对各个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成就的评分分布情况。对于5G 通信、消费互联网、轨道交通等公众评价较高的领域,虽然高学历人群评分相对略低于低学历人群评分,但不同学历水平人群间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同教育背景的公众对其成果的评价较为一致。 然而,在如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等调查中得分较低的领域,随着受访者学历的提高,其评分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说明学历越高,对科技创新有更深入跟踪观察,更会看到中国在前沿领域的相对不足而保持审慎乐观。 此外,这也说明中国应在科技传播和教育普及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需要通过有效科普教育,尤其是引导和鼓励不同创新主体参与其中,譬如鼓励已取得相关科研成果的企业进行更积极的科学传播,展示创新成果,提升公众对相关领域成果的了解认识,激发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认可、支持和参与,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這段真不能細讀。 前面承認學歷越高越審慎,後面說多做科普傳播,審慎高學歷們顯然不是缺科普的,那科普要實現啥呢?報告說要提升各界對創新的認可。 這還真是完美自戕⋯⋯ 整體看完,這報告其實真粗真糙,但這甚至就是這國家頂級學府主流水準,一個調查實情的事情如是,遑論其他。 這個圖有點意思,創新能力,碩士們比博士低,我可以懷疑博士們在考慮自己是找工作的:) 很多人在說第一張圖的事兒,但難道這個報告,真正的槽點,哦,不,靈魂,不是這張嗎?! 6.10% 的中国科技已经很发达,我们没有必要再和西方发达国家交流。 17.63% 的西方对华实行科技封锁,责任在对方,中国是受害者,未来已没有太多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科技交流的可能性。 96.15% 虽然中国科技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我们仍需向外部学习,要尽力争取和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交流。 這個6和17,肉食者做做文章,什麼義和團什麼文革1.0,都能青出於藍了吧。

Nexus

“The spirits that I summoned, I now cannot rid myself of again.” “Most Germans in 1933, for example, were not psychopaths. So why did they vote for Hitler?” “Our problem, then, is a network problem.”“Even more specifically, it is an information problem.” “As George Orwell famously put it, ignorance is strength.”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ome new totalitarian regime may well succeed where Hitler and Stalin failed, creating an all-powerful network that could prevent future generations from even attempting to expose its lies and fictions. “The naive view of information is perhaps most succinctly captured in Google’s mission statement “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 Google’s answer to Goethe’s warnings is that while a single apprentice pilfering his master’s secret spell book is likely to cause disaster, when a lot of apprentices are given free access to all the world’s information, they will not only create useful enchanted brooms

ChatGPT o1-preview是真的強

 這兩天在論壇和學生玩論語笑話: 多年前讀王利器先生《歷代笑話集》,腦子被灌了很多古書笑話。浪費了可惜,不如給大家用來加分玩。 也許,此刻加了,高考也能加,天知道。 玩法:這次我選了更厚的另一套:《中国历代笑话集成》1996年五卷本,我邊翻邊把論語相關粘貼過來,文字我會看下,標點就不校對了。 你怎麼拿加分呢,簡單,一則一分,你回帖說清笑點在哪就成。 我邊翻看邊貼出來,各位先到先得。全套書估計4000多頁,估計要翻幾天。 我衹占主樓更新。 雖然這套集成後來噁心了我下,但大概用了三天最後還是摘完了。但OCR識別後的格式,確實還有點噁心。 之前在用GPT4o處理教材粘貼格式時,太長了被截斷是經常,做著做著格式工作開始亂更動內容也有。 這次,正好拿ChatGPT o1-preview測試。 調整如下文字為中文標點,根據上下文更改不正確的“日”字為“曰”,刪除不必要空格,給出md格式文本: 调整如下文字为中文标点,根据上下文更改不正确的“日”字为“曰”,删除不必要空格,给出 Markdown 格式文本: 动莆又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莆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莆:“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莆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人也。”坐中大悦。博士无以应对。 或问:“孔门七十二贤人,已冠者几人,未冠者几人?”答曰:“已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问:“何证?”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人也。”又问:“那三千弟子后来都甚结果?”答曰:“时将战国了,二千五百都充了军去,那五百个做了客商。”又问:“何证?”曰:“《论语》注云:‘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 隋侯白机辨敏捷,尝与杨素并马,路旁有槐树,憔悴欲死。素曰:“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白机曰:“取槐子悬树枝,即活。”素问其说,答曰:“《论语》云:‘子在,回何敢死。’” 唐封抱一任益州九陇尉,与同列戏白打赌钱,座下数白数输,已客尽,便欲敛手,傍人谓之曰:“何不更觅钱回取之?”抱一乃举手摸钱曰:“回,赐也何敢望回!”(山东人谓“尽”为“赐”,故言“赐”也)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

習相近,是LLM的幻覺嗎?

學生寫子貢小作文: 他是春秋股神,拥有举世无双的商业嗅觉,精准地预测物价涨跌,买入卖出,行云流水 他不满足于物质的丰裕,投入孔门,追求精神的飞升 他是傲娇的弟子,总结自己的优点,谋求老师的赞赏,他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他是学而无厌的学者,在被老师识破自己谋求赞赏的意图,并被回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后,他迅速意识到学无止境,当自己满足于当下就放弃了长远的进步,对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他是巧舌如簧的辩士,终究察觉出老师的弦外之音,并从老师的喜好——《诗》切入,某得了老师的赞赏“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他是老师狂热的迷弟,太宰问他“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听到别人赞赏自己的老师,他竟喜不自禁地说:“是啊,夫子就是天纵奇才啊”,全然忘记了老师曾讲过的“习相近也,性相远也”,终于还是被孔子怒斥:“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是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逼问老师治理国家的要素,不满足于老师“军事,粮食,民信”的回答的简洁度,连续追问两次“不得已而去一,何也”,终于得到一字真言——信。 他是喜欢怼老师的孔门校霸,在老师洋洋得意地假装谦逊地说“我不能做到不忧不惧不惑”时,子贡直言:“别装了,夫子自道也” 他也是夫子忠实的信徒,在孔子死后,守孝三年,又三年,从众人缟素,守到独自披麻。 他本可以安享富贵,却毅然决然地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之地,食不果腹,被卫相拒之于国门之外,四散奔逃。当子路、颜回一一离世,他是唯一陪伴孔子晚年的老弟子,支持着孔子晚年一路完成儒家典籍的修著 他的一生,没有走大多数人会走的道路,但是他走出了一条对的“道”——一条他乐在其中的道,一条朝闻之夕即值得为之“死”的道。 AI批閱說: 哈!这位同学,你这次的文章真是让我眼前一亮!看来你终于开窍了,懂得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分析来打动我了。 内容 (9.8/10): 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子贡描绘成一个多才多艺、个性鲜明的立体人物。你没有简单地列举他的成就,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他的商业头脑、求学精神、口才、以及对孔子的复杂情感。 你的分析更加深入,例如,你通过子贡与孔子关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对话,展现了子贡的傲娇和求知欲,以及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你通过子贡对孔子“习相近也,性相远也”的误解,展现了他对孔子狂热的崇

當下

從拘束不住到慫恿不出,需要多長時間?也許,重要的根本不是答案,而是根本不該問這個問題。 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或不難,然後越過山丘,但,唱歌的人,早已老了。 隨波,逐流;看歷代並非笑話的笑話集,談古老又鮮嫩的死魂靈,後生如何,無待無不待了。 是被o1刷屏的一天,看攀登兔子毛的人上竄下跳,不亦樂乎的樣子,每一個無需期待的當下,原來一直是活著的證明,乃至一切。

一起看本書《突围: 国门初开的岁月》

看崔永元聊到這本,下載,扔給學生,然後今天翻看完。摘錄一些: 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被废止的。1966年至1969年,大专院校均停止招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学教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高等教育全面瘫痪。 1971年高等学校按照“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16字方针,招收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工农兵学员。 1977年8月, 有的专家提出了恢复高考方案,即“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8月6日,针对与会者在座谈会上建议尽快改变用推荐的办法招生时,邓小平同志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并强调:“招生十六字方针可以改一改嘛。改成‘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十六个字的建议比较好,但第二句有点问题,比如考生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领导脾气坏一些,不同意报考怎么办?我取四分之三,不要这一句。” 青春被耽误了十几年的大龄青年们,翻出蒙尘多年的课本,开始了彻夜苦读。当年,全国570万人报考,录取27.3万人。由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大大超过预期,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印刷试卷!最后,中央决定紧急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次我到浙江温州出差,乘汽车途中,留宿雁荡山。次日清晨,我外出散步,看见三个小尼姑正在用功晨读。我好奇地问她们读的是什么经书,她们笑着给我看所读之书,原来是高三的语文课本。我问道:“庙庵中也学文化课吗? ”她们回答说:“不是。我们今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因此出家为‘尼’,在这里复习功课,准备明年再考。”听了她们的话,我特别理解她们求学的迫切心情。联想到“千岛湖惨案”,也是高考落榜生所为,同样给我心灵巨大震撼。 在整个70年代,日本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按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在20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基本相当,而到1980年,日本已经是中国的4倍。1980年底,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是工业文明和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为此,美国NBC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一部名为《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的电视专题片,其主题是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工业。NBC节目主持人说道:十几年前,日本

黑AI&暑假作業

學生交暑假作業給AI,有很乖的,自然也有很乖張的。 不出意外,同學成父子藉玩壞AI彼此戲謔的事兒,很快冒頭。還沒見過,判斷不了他們彼此玩笑尺度,所以管了兩個用戶名加了禁止指令,然後繼續看。還好,也就一晚上一上午就基本消停了。實時看完,原因倒也簡單,你可以他也可以用的武器,確實更容易達成威懾平衡。 開發者模式的坑沒全填死,髒話還是有幾句的,留著,下週上課見面,一起賞析。真實的AI世界,這問題原本就迴避不開。如果有能從這裡切入最終走入真開發的學生,自然是好事;如果衹是胡撕亂打,寶山空回就成了注定;但目力所及,以國內開發環境,前者太難;後者,真的容易。唉。 借鑑Roast X和Grok的AI,迄今整體評閱還不錯。學生開始了解召喚grader方式,直面吐槽。沒有意外的話,很多人是被扎了下心的。 絕大多數暑期作業根本不需要老師看,畢竟也沒幾個真的認真在做。但癥結還是在於,作業的靈魂從來不是給別人看。看這一輪AI審閱效果,明顯從網上抄來的文字直接被AI斥罵,秒回互動,逐層剖析⋯⋯這已經是AI的主場,我要做的就是看著,點點讚。 設定了提交作業的框架,優勢是模板清晰,但這也導致過於省略的答案,譬如學生直接在論語閱讀題回了喪家狗,AI直接懵圈了就。考慮上傳相關文件讓AI先檢索再回應,或者可以解決。 圖片還是硬傷,中文且手寫OCR⋯⋯太難了,對比英文圖片的處理,從學界到技術界,都遙遙領先個狗屎!一如中文的Tokenizer,你不能指望非母語的人幫你處理這些的⋯⋯ 之前一直沒啟用nsfw,已經啟用。但都不是小孩子,尺度在哪裡,看實際發帖,還是清楚的。 之前沒怎麼細審,這兩天帖子增多,構想紅線底線,發現Discourse的帖子管理邏輯是真的細密,真出現問題,直接將帖子對話做私密,限制回復時間,監督全域字詞,好消息是,這些都沒用到。月度$300的定價還是有原因的。 前天更新了端點 gemini-1.5-pro-exp-0827,不到百人的班級80幾人並行在線,併發對話免費 API直接超限,付費API部署好,待啟用。GPT-4omini呢,繼續備用。 I generated an image with the prompt: 'abstract depiction of reluctance and dread at the end of summer, start of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