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詳述了兩說,今年課上沒介紹刺,9月以來,這類拓展試探的作業,例行是沒有人做的,所以,以本文,補足,投餵。
課本引了朱熹解說:
慮及兩宋抗金,朱熹力主殺伐,讚頌導民之路,沉沉心思,諄諄教誨,不難理解。字面上,戰士之間對話,也自然平易。
但經書有漢宋兩學,朱熹如果真是取齊詩,反而也更證明傳世毛詩的價值。經史不分或經即是史,考證真假,在解詩這件事上,反而最不重要。說到底,詩無達詁這句話,原本就是指每個時代的解讀,都切實影響了所在時代,在這個意義上,皆是真的。假作真時尚且可混,多家學問更不是真偽可說完了就。
反戰之刺,其實不是補不補王未興師,核心依舊是,對話人。要理解刺,就需要知道,士兵此刻對話的,不再是戰友,而是國王。解:
平日天天說與我同袍同襗同裳,(但都是空話,全然未有體恤;)
現在又要征戰攻這個打那個時,又來呼號:擦亮武器一起上啊……
從古知兵非好戰,是真,以戰爭求取萬戶侯,何嘗不真……
所以,莫再問真偽,問問是非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