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就是荀子天论里面“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里面好多字不认识怎么办呢()
就是比如我不知道“参”和“其”还有“所以”以及“所”的意思怎么办😿概述下問題:一篇古文,在讀不懂時,如何讀懂?
第一層,要不要讀懂?我的答案是,不要。
古文,甚至整個語言的學習,從來不該舉一反三,而應該是舉三反一。
舉一,是逐字精讀,逐字背記,要求遷移。舉三則是不糾結一篇一章一節一字詞,讀到這裡,得其大略,其他時間去多讀其他篇章了。舉三的讀法,是真讀書;舉一的讀法,是為考試的語文課。兩者各有價值。
諸子這門課,不考試,真讀書,所以,答案是,不要糾纏這個句子,走過去,看看本篇大概意思後,其他時間,看其他篇目。
第二層,這些字怎麼辦?
在本句的小語境內,即便加入漢典,也完全可能解讀不清楚;古書之所以有注疏,本質上就是因為這個。
那麼,就過去嗎?
其實不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唯一合理性,其實是通過更多類似語境語句,補足釋義可能性。語義一事,說到底,是語義場規定的,讀書多的人,會不自覺將將場域帶回具體篇章;讀書少的人,則做不到這點。
亦即,這次查漢典也沒查明白是吧,沒關係,放過去。
說到底,讀多了,不認識的纔可能慢慢認識,無論生僻實詞還是熟悉但坑人的虛詞。
第三層,前兩層我知道了,但我就要知道這裡的字詞句。
本課程這週因病停了一次,不停的話,也該到這裡了。亦即:讀不懂時,如何讀懂?
專業的處理流程是這樣的:
先查前代注疏。
這裡有兩個方式:其一,
感恩德龍,在他的網站 https://ctext.org/xunzi/tian-lun/zh
可以看到有集解一類的注疏: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29588&page=60
以問題中句子為例:
這裡其實有三種可能:
一是有註釋且能看明白,問題解決;
二是有註釋但看不明白,問題存疑;
三是無註釋所以繼續不明白。
針對二,以本書為例,如果清代集解都沒有,基本就可以說沒有更權威資料了。有清人注疏,幫我們梳理了前代所有但我們依舊看不明白,高情商來看,這可以成為你日後的陣地;低情商看,你需要和第三種情況合併做別的事情,這個在下文。在學術史上,清人注疏之無敵就在於考鏡了源流,一般而言,重難點是都解說了的。
如果不是本書,如果電子圖書館內給的不是清代集解,此處確實有進一步尋找清代集成式著作的空間,這個涉及古文獻的很多知識,姑且打住。
針對三,沒有前人注疏,是個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好消息就是給了我們去注疏的可能性。但走到這裡,就已經不是先查前代注疏的問題而是我們要嘗試做注疏了,所以,也在下文專門討論。
還記得以上只是兩種方式之一嗎?你當然忘了。
這裡有兩個方式:其二,將你多不明白的字句,直接在校內登錄duxiu,根據結果,稍作閱讀,自然也就知道答案了。之所以可以這麼做,是因為duxiu本身有專業數據庫的質量保障。
查完前人注疏正義集解,甚至一併duxiu過。懂了可以繼續深究,不懂,就需要找我討論了。活老師的價值,其實也就這麼一點了。
先查前代注疏。後呢?
無論有注疏而不接受或根本沒注疏,歸根結底,古文無非字詞句篇章節,在現代技術加持下,高中生已經有可能註釋任意一本古書了,只要,找到方法。
課堂教大家用漢典,其實是一個化繁為簡的教法。
引入漢典,其實真正看重的,還是其中徵引了說文解字。
所以,這就引入我們課程後期的基本架構了:
- 如何閱讀說文解字一類小學書;
- 如何了解注疏乃至版本乃至叢書文獻;
- 如何養成細讀注疏乃至集解的能力;
- 技術如何加持古文閱讀;
這些,我們還有七八週,細細聊。
感謝提問的你,沒有你的問題,就不會有這篇文字。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