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不有考題,豈見褻瀆!

 強利害考試,譬如高考,本質上是資源分配的一種途徑;既難有更好的選擇,且處於一個低誠信的國度,大方向如此,自然也就無可厚非。

因應對高考,自然衍生出日常考試,訓練多了,慣性有了,分數理論上就可以高起來。在這個方向上逐步異化,自然也就有了超級應試工廠學校。這個,也勢在必然。

應試嗎,拿分數,怎麼卷,都不寒磣。

真正敗壞教育和學習的,以語文而言,其實是日常考題,實在……太過褻瀆。


下午統練,試題是所謂網上的成題。一個學校的敗壞,其實用這一條標準就可以判斷,如果日常考試都是來自所謂網絡,所謂成題,基本上,這學校也就廢了。

上次期中考試,社科文本最末一句: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考後我問學生,讀出什麼問題來了嗎?沒有。

沒錯,沒有。

沒有學生能讀出來,道家是隱士的氣質與風度。

此前學科組老師們幾輪命題,也沒人覺得不對。網絡成題,一直如此,於是,就對了。


不有屈原豈見離騷是吧,你們,不有考題,豈見褻瀆!

本次考試,問題依舊。只是不來自三五錯詞,而是更褻瀆與更唐突的,亂改。

豐子愷《兒女》原文與考文:

十方世界,緣緣堂一類佛教背景,課本尚且刪,何況考題?小鞋子陰氣逼人,涉嫌迷信,如何不刪……

純化,純潔,高尚,高明,情操,正能量……是我朝教育的皈依呢。

至於成長的複雜,視角的多重,善惡的糾纏……學校和教學是不能也不會考慮的。他們都是孩子,不需要也不能看到這些。


這很弔詭,但,這是此刻,最真的真相。

這很噁心,但,這是更多更多更多教師最最最認可的方向。


你和我說這個文化和這個教育有希望?搞笑了吧。

所以,無非稻粱謀;救得了一條魚算一條;其他,無論。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