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心生而言立,這算課本最深坑了吧

讀到單元說明,突然覺得不對:

第三单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心雕龙·原道》)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情感体验等诉诸笔墨,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诵读这些作品,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本单元选取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理趣盎然,发人深思。这些作品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集中在一个单元研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散文。

学习本单元,重在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要反复诵读,涵泳品味,把握文意;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还要做些梳理和评点,领会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於是,

我問:以上是教材一個單元的說明,解釋開頭引用的句子,分析該引用的適冾性。

GPT—4開始表演:

该引用“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出自《文心雕龙·原道》,是刘勰对于文学创作的哲学思考的精炼总结。刘勰是东晋时期的文论家,其作品《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之一,涵盖了文学理论、创作方法、文体研究等多个方面。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创作源于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当这些内在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便成就了文学。而文学的存在,又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这段引用非常适合作为教材单元的开头,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本质和意义。通过这句话,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古人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组合,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事理的思考、对情感的抒发。这些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单元中,通过学习从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散文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散文作品在风格和体裁上的多样性,正体现了古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让学生在对比和联系中,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此外,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何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成就,从而在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我問:心生是什麼意思?

GPT—4:“心生”这个词汇,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尤其在讨论文学创作的根源和过程时。简单来说,“心生”指的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来源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思考、想象等。这个概念认为,一切文学作品的生成,首先是由作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所触发,是内在情感和思维活动的外化表达。

在《文心雕龙·原道》中提到的“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这里的“心生”强调的是一种创作的自发性和内在性,意味着文学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动因和情感基础。它是说,文学(或更广泛地说,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首先源自于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对内心体验的直接反映和表达。

这个观点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主观性和情感性,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能够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以及这些体验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回应。通过这种方式,文学成为了连接个体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這類幻覺,等4.5吧。

對這個“心生”有幻覺的,一定還有人類。

從下文的“感悟”,心生的心,解作人心,成章順理,嚴絲合縫。

但,這個真錯了。這個心,並不是“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中的“感悟”,而是那個“古人”。😜


找一本好看的《文心》:


原道第一 

文之為徳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

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盖道之文也。

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人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


這個補上,就知道,心生之心,劉勰《原道》原文的本意,是指人類是天地之心。而有意或無意,課本都玩出了斷其章取其義的效果。

以絕大多數人對《文心》的熟悉程度,這個“心生”,沒有意外會被大範圍一直誤讀下去。GPT之所以幻覺,可能也和之前的各種斷章引用有關係。

那就,誤下去吧。


深入討論的話,問題其實是,課本乃至任何文章的引文規則,究竟該不該確立些原則。

但,我懶,不想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