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雀出來,就是因為知道有如此後續:
商業,閉源,不寒磣;但互聯網的靈魂,從來是互聯呀。對刻意用代碼自閉,對彼此不可直接點擊,無中外古今,鄙視之!天空海闊遼遠敻遙,本不封閉,近視者肉食者為一己一方私利,畫地為牢牆國於圈,噫!自人而人類,若有光,太邈杳。
剛剛看到書格發文:《十一周年汇总报告》,遙相證。
目前公布的古籍数字文件数量、质量、开放获取的便利性几乎都在海外。国内(含港澳台)大部分机构公布的数字文件似乎是上个世纪的产品,页面分辨率低、水印又很大。也几乎谈不上开放获取。中国国家图书馆这些年倒是有些改善,取消了登录浏览,也公布了一批高清原色资源。反而,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一些机构开始开倒车。为了所谓的 “版权” 保护,防御技术不断翻新。一个水印不够就加两个,一种限制访问不够就再来一种……
杜泽逊老师说:很多图书馆不舍得把古籍数字资源挂出来,“仁” 和 “义” 一个都不沾。
……
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图书馆不舍得把古籍数字资源挂出来,而这些不往外挂古籍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他们的工作人员,他们每天都在使用网上的信息,每天都在使用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古籍图像资源,是人家投放上去的,而你自己并不愿意把手里东西投放上去,“仁” 和 “义” 这两条一个都不沾,这是肯定沾不上的。……(摘自 杜泽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忠孝节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无尽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开放与传播,文明之花纔能孕育新的结果,纔能让我们更有文化自信。虽然道路还很遥远,只要我们向前迈进,也就和 “仁义” 沾上了。
這段,直接喚起了當年在國圖複印善本的噁心經驗;至今,其實依舊很想問,黨呢國呢學術呢教育呢????
噫!
Comments
Post a Comment